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故事


三过其门而不入

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
基本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
出处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三过其门而不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墨守成规 清 黄宗羲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钟嵘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。”
绝长续短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。”
故家乔木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