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是日非的成语故事


国是日非

拼音guó shì rì fēi

基本解释国是:国事;非:不是。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。

出处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第十卷:“自是朝政反复,国是日非,卒至夷虏之祸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国是日非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国是日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引物连类 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浇风薄俗 唐 陈黯《辩谋》:“得之则逸身丰家,不得则嫉时怨命,噫,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。”
尾生之信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云天雾地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。就是有点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。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角巾素服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民不畏死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